各位領導、同志們:
作為一名普通勞動者,今天站在這里向大家匯報,我感到十分光榮。我為自己和千千萬萬的勞動者,能趕上這樣一個尊重勞動、尊重創造的偉大時代而幸福和驕傲。
這一刻,我想到很多,有組織上多年的培養,有激勵我前行的老一輩電網員工、父母、妻子,還有一路走來共同奮斗的同事們。正是他們,讓我懂得了不忘初心的價值和力量。
我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,父親是中建六局的一名老黨員、老班長。小時候,父親為參加湖北二汽、引灤入津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,帶著全家從北到南,又從南走到北,到處輾轉?!澳险鞅睉稹彪m然苦,但我從未聽父親說過一個“不”字,從未向組織上講過條件。從父親身上,我很早就懂得了老一輩產業工人的犧牲和奉獻精神。
1987年,18歲的我正式成為一名電網員工。上班的第一天,父親找出以前用過的一把老虎鉗遞給我,跟我說:“黎明,這把鉗子給你,電工可是個技術活兒,一定要把技術學好,讓同事們信任你,這才是咱工人的本分?!?/p>
父親的話我一直記著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電網基礎薄弱,施工條件也艱苦。三伏天爬桿作業,電桿溫度高達40~50攝氏度,遇到雨天,手腳泡到發白,冬天干活兒滿頭汗,風一吹又凍得打哆嗦。為學好技術,這也不算什么。
剛參加工作時,我雖然認真,但對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卻很模糊,是師傅們的一個舉動,深刻影響了我,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。
那是在我工作第三年的深秋,一條重要線路發生故障,需要緊急帶電處理??墒?,架線的鐵塔被圍在爛泥塘中央。按照規程,帶電工器具和上桿作業人員不能沾水。為保證安全,我們架設了一個8米長的木梯通到鐵塔邊,但是木梯比較軟,人走到中間很容易落入水中。
這時,班里的張連運、孟祥芳兩位年過五旬的老師傅一聲不吭跳進泥塘,趟著冰冷刺骨、齊腰深的泥水,一步一步走到池塘中間,用肩膀頂住梯子,讓我們從上面通過。作為徒弟的我,猶豫著不忍心從師傅的肩上踏過,但他們卻用坦然而堅定的眼神兒示意我“快過”??粗嗨袔h然不動的師傅,那一刻,我的血液沸騰了,腦海浮現著鐵人王進喜跳進泥漿池的鏡頭,老一輩產業工人不怕犧牲的英雄主義精神一下子感染了我。
從此,我暗下決心,這輩子也要像他們一樣,縱身投入心愛的電力事業,像蠟燭一樣,燃燒自己,照亮他人!
作為一名電網搶修工人,我最大的心愿是老百姓想用電時就有電。搶修,“搶”的是時間,“修”的是技術。沒有“金剛鉆兒”不行。怎么練就“金剛鉆兒”呢?我的師傅是這么說的:腳不脫泥、手能繡花、扎根一線、追求極致。
為熟悉設備環境,我總愛沿著電線桿“溜達”,拿著小本兒把線路切改、沿線環境變化畫下來。為摸索故障發生的規律,我分析了近萬個故障,總結出50多個經典案例,形成《急修案例庫》《搶修百寶書》。
我認為,簡單的事情重復做,重復的事情用心做。久久為功,你就能成為大家眼中的行家里手。
雖然有了搶修故障的“絕活兒”,但我更希望這“絕活兒”沒有用武之地。因為,“絕活兒”用的越多,意味著電網故障就越多。令人高興的是,這些年,公司新一代電力系統建設加快,天津濱海電網逐步升級為堅強智能電網,智能配電網的搶修效率由過去的“小時”提高到“秒”為單位。
時代在發展,工人要進步。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?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給我們指明了方向,那就是“要建設知識型、技能型、創新型勞動者大軍,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”。新時代產業工人不僅要出力流汗,更要敢于創新,為這個時代貢獻我們工人智慧、工人方案。
這些年,搶修壓力減小了,創新動力卻更足了。在國網天津電力支持下,我們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,從早期可摘取式低壓刀閘、占位型驅鳥器到現在的帶電作業機器人,項目越做越大,專利越來越多。身邊同事問我,你哪來的那么多創新靈感、創新動力?我開玩笑地說,我有三服妙藥:一是熱愛,我熱愛這份事業,一直覺得工作是快樂的,創新讓工作更快樂;二是用心,用心對待工作難題,就會發現創新無處不在;三是支持,這些年公司建設創新型企業,給我們這些藍領土專家巨大支持,大大提高了創新成功率,讓我也越來越有信心。
2007年,我成為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。我們服務隊也是公司4284支共產黨員服務隊中的一員,我為自己從事的事業感到由衷的自豪。因為我們在大江南北、城市鄉村都搭起了黨和人民群眾的“連心橋”。
服務隊走到現在,離不開企業的支持,更離不開隊員們的堅持。記得那是2008年奧運保電期間,工作非常繁忙。隊里有個叫張振山的老師傅。他為人比較內向,天天干搶修、搞服務,一個多月沒休假。直到奧運會閉幕前一天上午,他跑來著急忙慌地跟我請假,說家里有點兒事,老爹不太好,得回去一趟。我一想,不放心啊,隨后就跟了去。一踏進他的家門,正看到他跪在床前放聲痛哭。原來,他的老父親剛剛過世,單位離家不到2千米,他卻沒能趕上送父親最后一程。我感到萬分內疚,就問他,怎么不早說呢?振山哭著說:“服務隊好不容易有個樣子,我是隊里的老人兒了,得帶頭兒??!”那一刻,我流淚了,我似乎又看到師傅們縱身一跳的樣子。這是人民電業代代相傳、永不熄滅的火種!作為一名黨員,我必須要把這顆火種傳下去,必須要把服務隊干好。
我也想忠孝兩全,當一名好工人,做一個好兒子、好丈夫、好父親。然而,很多時候確實不容易。2012年7月,我父親病重住院,需要有人陪床,父母怕影響我工作,堅持不讓我值白班。但值夜班也會趕上夜間的搶修,那時非常累。我想照顧好父親,但又怕耽誤工作。就和父親說,咱倆用一根兒繩子把手連起來吧,如果我睡著了,您需要我時,一拽這根兒繩子,我就能醒。就這樣,這根兒繩子連著我們父子倆的心,陪伴我們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,但它卻沒有陪到我父親的康復。
我從小跟隨父母走南闖北,不僅如此,父親還要經常離家去更遠的工地工作,有時一干就是一年半載不回家。記得那時,我總喜歡問媽媽,爸爸什么時候回家?媽媽總是一句話,等樹葉黃了,爸爸就回來了。于是,我就養成坐在門口看樹葉的習慣。小時候,在等待父親回家的滋味中長大;長大后,我又在父母的盼望中回家。我從小遠離家鄉,沒有經歷過老人的離世,總以為父親會永遠陪著我,總以為自己能像搶修故障一樣,把父親搶救回來??墒?,2012年8月9日,父親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。
我的愛人李海春,26歲就下崗了,但她也一直夢想著自己還能再有一份工作。這些年,她擺過攤,當過保潔,做過物業,但為照顧一家老小、支持我的工作,她不得不一再地放下。有一次,我看見她在一個鵝蛋上寫下兩個字——“堅持”。我知道,那是她至今都沒有放棄的夢想,我更知道,那也是我欠她的一個夢想。我們倆有個約定,等我將來退休了,一定要幫她開一家餃子館,就以她的名字命名,叫海春餃子館。
人生總有遺憾,但我卻從不后悔。既然選擇了電力搶修一線,就意味著奉獻和付出!
不久前舉辦“時代楷?!卑l布會時,大家和我說,這相當于給你舉辦了一場婚禮,你將踏入嶄新的人生。但我更想說,無論何時何地,初心不改。我只是千千萬萬勞動者大軍中的一員,我堅信有無數人做得比我更好、更優秀。正是這支勞動者大軍用勤勞和智慧托舉著我們偉大的中國夢。身處新時代,站在新起點,我將和隊員們一起,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,拿出更大的干勁、闖勁、鉆勁,以更優質的服務、更精湛的技術,干好服務隊,黎明再出發!
信息來源:國家電網報